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扩散引发世界经济大幅减速 ,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构成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业态 ,可能成为引领新技术革命的风口,世界主要国家正加速布局新业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这既明确政府对当下新业态发展的监管定位,也是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 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契合新业态的发展特征 相比传统业态,新业态代表着新的生产力 ,对经济增长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可能爆发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 。

然而 ,新事物往往伴随着巨大不确定性 ,企业不知道新业态会如何演变,社会无法预知新业态会产生什么影响 ,监管部门较难跟上新业态创新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 ,不合时宜的监管措施可能扼杀新业态潜在的创新力,制约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但缺乏监管可能导致新业态突破边界 ,触及公众利益或者诱发经济社会风险的底线 ,新业态呼唤新的监管模式。 伴随共享经济 、平台经济及知识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出现,相关的监管问题不断暴露 ,直接面临的是谁来监管 、怎么监管 、监管什么等问题。新业态突破了传统的产业模式,有些是各种业态的相互交织 ,有些是全新的产业形态 ,原来侧重行业 、产业及市场不同形态的监管体制局限性问题突出 ,P2P及数字货币乱象等问题突出 ,新业态监管缺位的较大挑战 。如果对新业态采取遏制禁止的粗暴监管 ,可能导致新业态的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对此 ,我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就是适应新业态发展特征的重要监管创新 。 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与新业态的发展相适应 ,包容性监管强调为新业态发展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审慎监管保障了新业态不会突破底线。我国已经在一些相关领域进行审慎监管制度的实践,特别是以网约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发展迅速,极大缓解了社会打车难及出租车市场垄断等问题,有效促进车辆等交通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网约车也带来了服务规范性及安全性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安全的个别事件 ,政府及时要求有关部门及企业进行深层次整改,有效解决了网约车可能触碰底线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被逐步接受,其对于促进新业态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的高效实施 ,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包容与审慎的实质。 包容监管制度重在营造新业态宽松的创新环境 新业态能否健康发展,表面上是资金及政策使然,根本上还在于创新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业态不是传统产业的简单规模扩张 ,而是通过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及模式的革命性或者颠覆性变化 ,最终通过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增长新动能 。创新对新业态发展尤其关键 ,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保障新业态不断发展,监管制度设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中的包容强调了对创新特性的重视 ,突出对创新突破传统行为的高度容忍 ,本质上就是为新业态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 不同产业形态所对应的创新方式不同 ,包容监管制度要结合不同的产业形态进行构建。新业态主要包括产业与金融两个层面,产业主要侧重数字经济为基础的产业范畴 ,金融更加侧重数字金融 。从数字经济为基础的产业范畴看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 ,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平台企业 ,这些平台企业的业务不仅有对传统线下业务的整合 ,也有对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形成的新业务,这些业务呈现复杂化,传统业务边界也出现了模糊化 ,这对我国或者全球的相关监管部门来说都是巨大挑战,现有的监管体系还未能完全涵盖这些新业态 。在此背景下,重点应加快研究新业态 ,稳步推动监管系统扩围升级 ,避免对新业态的非理性围堵 ,逐步构建与新业态健康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措施 。 审慎监管制度强调守住新业态发展的底线 包容审慎监管虽然着力为新业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要通过科学探索 ,推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极端情形 。如果说包容监管是为新业态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那么审慎监管则更多地强调守住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结合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防范底线不仅应关注新业态可能带来的对于市场秩序的负面冲击,也要关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由于市场秩序及国家安全内容非常广泛 ,这就决定了通过审慎监管守住新业态发展底线的复杂性。 新业态发展不能触碰扰乱市场秩序的底线。市场经济并非自由无序 ,而是需要必要的监管,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推动要素有序高效流动,促进微观主体公开公平竞争。新业态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广阔的市场也为新业态创造了重要的发展空间 ,但监管滞后可能带来对市场秩序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新业态 ,由于微观主体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坑蒙拐骗的行为并不少见 ,有些平台通过建立虚拟空间宣传假冒伪劣商品 ,这些商品有些构成了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有些甚至出现危及生命健康的问题 ,这些都触及了市场秩序有序运转的底线,形成了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 。审慎监管必须强化对新业态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的关注 ,避免出现触及市场底线的局面 。 新业态发展不能出现危及国家安全的底线 。数字经济等不少新业态有别于传统的生产货物商品的制造业 ,货物商品出入境需要经过海关,客观上为维护主权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可防可控的手段,但新业态着眼于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产业形态,数字或者数据成为重要的要素或者服务商品 ,相关商品出入境的具体表现可能就是数字字符的流动 ,理论上讲在加密情况下数据流的流动是难以监控的,但相关数据流背后可能包含货币金融及政治意识形态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如果被恐怖主义组织或者敌对国家所使用 ,带来的结果不仅是人员的安全 ,甚至还可能是国家的存亡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安全必须成为新业态审慎监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避免触及国家安全的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