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为对冲疫情影响,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将起到稳定预期 、提振信心的作用。下一步 ,应科学确定财政支出政策和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出 ,实现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尽快将我国经济拉回到平稳增长的轨道上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此前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0年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 ,必将起到稳定预期 、提振信心的作用。下一步 ,应科学确定财政支出政策和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实现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 、相互促进,尽快将我国经济拉回到平稳增长的轨道上来 。
第一,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联合发力 ,推动消费回升 。据统计 ,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 ,这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最为严重 ,释放消费潜力成为超大力度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和着力点 。所以 ,积极财政政策要强力促进居民消费 。
餐饮 、商场等行业发放消费券是一个有益探索,下一步可向文化、旅游 、家政等行业延伸。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灵活的提振消费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 ,特别是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 ,应直接给他们发放现金补助 ,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进一步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疫情国际大流行 ,许多中高端商品海外消费受阻 ,财政政策应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尽快落实消费税改革政策 ,加快优化消费税税目和税率 ,进一步降低税负 ,将这部分消费拉回国内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通过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物流快递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 ,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 ,并尽快实现全覆盖,拓展农村消费 ,释放更多的潜在消费 。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应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并重点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消费需求 ,而且相关公共消费可以替代个人消费,从而通过节省居民必要开支提高可支配收入 ,进而拉动消费需求 。
第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 。实践证明,先后于1997年和200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扩大投资需求最为直接 、见效最快。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扩大投资需求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 。
一方面 ,要认真落实增发地方专项债政策 ,加快地方专项债券发行速度,争取投资尽快实现并见效 。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重点用于新技术开发以及相关公共平台建设 ,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 、拓展5G应用创造条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增加对交通运输、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在继续支持中西部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同时,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 、文化 、体育等行业的投资 ,以鼓励消费、刺激需求 、稳定就业 。
第三 ,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国持续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以来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 ,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减税降费措施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3万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抓好落实,切实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努力降低企业负担。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于长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