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乱了经济运行的节奏 ,导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滑出合理区间。由于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一段时间里,各方面需求有一个逐步恢复过程,为使经济运行尽快回归合理运行区间 ,四川当前需要投资来担当主要动力,引领需求稳住经济基本盘。 投资唱主角是四川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 让投资成为拉动经济恢复的第一动力 ,符合四川现阶段发展实际和经济规律。在四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高,并且两者在较长时间内 ,基本上是并驾齐驱 。当前四川投资增速从20%以上的运行区间,降到10%左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由改革开放以来高峰时期的60%以上,降到50%以下 ,长时间“三驾马车”中的“驾辕之马”正让位于消费。尽管如此,由于投资增速有一定调节余地 ,一旦需要,就有条件回归到第一动力位置 。这是由四川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 四川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不少地区要完成工业化中期阶段任务 ,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从主要经济指标看 ,四川2019年的城镇化率只有54% ,比全国低6.4个百分点 ;服务业占比只有52.4%,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人均GDP为8100美元 ,相当于全国的78.7% 。如果按照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要求,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 、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未来10多年需要投资的领域很多,当前必须加快弥补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贫困地区巩固脱贫任务重、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不适应、生态环境欠账多等问题 ,争取“十四五”期间赶上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为现代化“两步走”奠定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朝着发达国家的方向迈进 ,产业结构需要有大的提升 ,这就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园区支撑能力 、城市配套能力 、交通通达能力 、产业链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提升。而早日完成这些目标任务 ,需要城镇建设 、交通建设 、新兴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改造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显著提升,由此决定了当前可投资的领域较为广阔,急需投资的项目数量多 。因此 ,今年即使不出现疫情,抓投资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与促消费增长任务同等重要 。 投资唱主角是对冲近期需求抑制的必须选择 经济运行存在波动 ,这一特点为各国通过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次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 ,属于非周期性的意外波动 ,目前由于出口面临诸多困难,真正能够对冲的力量 ,只有消费和投资 。四川作为外向型经济占比不高的省份,更需要利用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放大应对冲击的可调节空间。 投资比消费需求的作用更明显 ,主要理由有两点 :一方面 ,上半年消费受各种疫情防控措施的制约,出现了大幅度回落 ,一季度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甚至下降13% ,在消费中占比很大的文化旅游 、批发和零售业、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都成为受冲击的重灾区 。考虑到疫情防控措施近期还不能完全放开,消费需求受到较多抑制 ,能够回归正常水平就很难 。另一方面 ,国外疫情还在继续发展,出现转好的拐点需要时间 ,这也决定了全省还不能完全取消管控措施 ,由此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回暖。而投资虽然同样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 ,出现大幅度下降 ,投资者信心受到很大影响,但如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恢复的难度相对较小。
.jpg)
因此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必须强化投资拉动。当然,现阶段加大投资力度来对冲疫情影响,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 ,投资方式要注重从简单的数量扩张,向重点弥补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扶贫扶弱、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短板 ,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转变;投资主体从更多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 ,向注重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放大政府投资带动效应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项目的科学论证 、资金的多渠道筹集 、在特定时期的组织方式等,都需要通过创新去开拓局面。 四川近期开工的重点项目,特别强调“有效”和“精准” ,围绕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 ,在领域上既关注惠民生 ,又关注调结构 ;在安排项目上 ,既围绕传统基础设施推项目 ,又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推项目,天府国际空港建设、成渝高铁中线建设 、渝昆高铁、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等 ,都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 ,适应了新时代投资理念和方式转变的需要。

投资唱主角是抢抓难得发展机遇的必定选择 抓住每一次机遇加快发展,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的重要条件 。尽管本次疫情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举措 ,也为四川带来了新的机遇 。 当前的机遇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投资的政策,目前仅国债就增加了几万亿,使一些本来要在以后才安排上马的重大项目 ,以及许多已经具备开工条件但受资金约束的项目 ,能得以提前实施 。二是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之年 ,国家支持建设的成渝高铁中线等项目,以及川渝两地合作推进的交通 、科学城、流域治理等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铺开 。三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强调要支持西部地区打好三大攻坚战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等,由此将推出许多重大项目 。四是逆全球化思潮升级 ,迫使我国必须进一步拓展内需空间,把打通“国内大循环” 、以内需提升经济“免疫力” ,作为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方略之一 ,由此增加了西部引进投资的机会 。五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正在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要抓住这一关键时间节点 ,抢先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 四川作为西部领先发展的省份 ,继续以抢先抓复工复产的思路,率先发力抓投资稳增长 ,力争更多重大工程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力争引进更多国内外资金和项目,助推项目投资跑出“加速度” ,为全省化危为机 、提前围绕新产业发展建设相关载体和配套设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长远发展需要谋划看 ,当前又是布局“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的好时机 ,四川大抓投资,也是借助当前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 ,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 ,利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 ,率先布局相关建设项目,可以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先行一步 。在现代化交通建设方面 ,加快推动川藏铁路、成南达万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铁路和公路上马,也是在为拓展开放空间 ,增强四川辐射服务西部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