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南京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 ,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有助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
做实“南京担当”,积极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协调共同体 。推动科创圈运作实体化。南京要积极对接融入G60科创走廊,推动成立涵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科创圈办公室 ,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的协商机制 ,共同制订长三角区域性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设方案和框架协议 。推动科创圈合作常态化。推动构建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丰富和深化科技创新发展的对话机制 ,在重大项目攻关 、重要信息发布 、学术交流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 。推动科创圈制度标准化。尽快推动长三角科创圈“三省一市”不同行政区在科技标准、科技政策、创新规范 、成果认定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长三角科创圈标准”,在科技设施“通联” 、成果转化“通用” 、创新政策“通兑”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
做强“南京创新” ,积极推动打造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上形成合力 。南京要优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建好未来网络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紫金山实验室,打造科技创新“高峰”,建设长三角“大科学研究中心城市”。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上形成合力 。聚焦长三角公共安全 、生态治理、民生保障等公共领域及人工智能 、节能环保 、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生性关键技术 ,开展联合研究 。引导和整合南京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力争在基础学科领域形成更多的原创理论 、做出更多原创发现 。在“重点领域重要行业”上形成合力。聚焦“4+4+1”主导产业方向 ,高质量建设地标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好“南京共享” ,积极推动建设更加成熟的技术市场共同体。联合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创新成果共享平台 。立足南京的科技 、人才、研发创新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与企业对接,推进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与载体建设 ,实现科技信息共享 、创新成果共享、科技人才资源等共享共用 。联合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全覆盖,建设面向长三角科创圈的大数据综合性交易平台 、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以及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组建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打造长三角科创圈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联合打造长三角科创圈智库服务平台。
做优“南京枢纽”,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网络共同体 。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 、物联网感知设施等新基建的建设,全面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加快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推动南京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互融 。在区域联动上辐射带动。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 ,促进与其他都市圈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展 。加快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取得实质性成果,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龙头城市作用 ,推动构建以“南京―苏州”为核心的扬子江开放型创新体系,形成长三角北翼科技创新带。在全球创新网络上争先进位 。鼓励多种形式的全球战略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国际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 。共建中外联合实验室 ,推动建立面向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的跨国产业技术研究院 ,加强科技创新国际间合作。
(课题执笔人 :黄南 、郑琼洁 、王聪 本文为2019年度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京提升长三角‘科创圈’城市中心度研究”成果 来源:南京智库成果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