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 、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明确了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方向。《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这对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释放数据要素红利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数字时代 ,数据已经展现出了其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巨大潜力 ,数据要素参与生产的重要作用可总结为以下两方面:第一 ,数据要素直接参与生产,创造新的生产部门、产品以及服务市场 。众所周知,数据要素除去较高的收集成本外 ,其传播成本极其微小。大数据带来的并不是传统的边际效用递减,而是规模报酬随供应量持续递增 ,随着计算方式和设备的迭代更新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打破了传统商业和制造业的经营模式 ,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第二 ,数据要素凭借其较高的流动性 、无限的供应量和正外部性 ,辐射各生产部门 ,与其他要素市场有机结合,产生乘数作用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当传统的资本、土地 、劳动以及技术等要素与数据要素有机结合,会带来新一轮的生产技术革命 ,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数据要素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 ,引发质量变革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是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归结为 :劳动 、资本 、土地以及技术等 。增强这些要素的供给质量 ,进而引发质量变革 ,也就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因此 ,如何提升各类要素的供给质量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实践看 ,产品质量信息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供给质量 ,二者长期维持动态互动关系 。为解决供给质量问题 ,需要加强生产要素的信息标准化建设 ,从而全面、准确地收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信息 ,并创建大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要素市场完善后 ,传统的生产要素便可以高效地聚集并参与生产。因此,数据要素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协同联动不仅会提高实体经济的要素投入数量,而且也会大幅提升要素投入质量 ,最大化实体经济的产出效率。
数据要素提高实体经济配置效率,引发效率变革。从经济增速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思考,特别是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要素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 。因此,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数据要素有效提升实体经济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数据要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第一,数据要素可以改变经济学对其规模报酬不变的经典假设 ,推动实体经济向精细化配置 、精准化服务和柔性生产的方向转型升级,不断增加行业生产率和附加值水平 。第二 ,数据要素市场协同“放管服”改革 ,打破不同要素市场流动壁垒和行业限制,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通过不同要素的多样化组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第三 ,构建全球化数据要素流通网络 ,推动跨国要素流动 、人才引进和产业链布局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全球化商业贸易效率。
数据要素推动实体经济动能转换 ,引发动力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的转变 ,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也逐步换代升级 。过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主要来自自然资源的开采、资本的大量投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般指专业技术 、先进制度和信息资源等,这些新兴的生产要素通常不会产生边际收益递减效应 ,反而可与数据要素紧密结合 ,创造规模效益递增的生产方式。总体来看 ,数据要素会从以下两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实现动能转换。第一 ,当数据要素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后,凭借其无限供给 、低成本共享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可以突破传统要素资源总量的限制。第二 ,当企业的数据资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认可时 ,企业也可以从这类“新资产”中获取相应的市场收益 ,这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均十分关键 。
当前 ,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正在加快推进 ,但如何在拓展融合领域和深化融合程度的过程中继续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数据要素技术研发的重点应放在安全加密技术和统一账号 、授权 、审计体系上 ,严格对数据流量实时监控 ,保护数据要素安全 。另一方面 ,在健全政策法规时更应重视数据要素的归属权问题,按照政府数据、商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分类划归数据权属 ,健全用户信息保护法案。只有当数据所有权能够得到合法保护 ,数据要素市场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此外,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还应伴随数据标准化体系、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继续探索政府 、企业和居民三方数据联动机制 ,这些配套体系和机制的发展都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
。